東莞市產業空間布局
一、總體布局
根據東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點,結合全市區位交通、產業基礎以及城市功能分布,明確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空間布局為“兩帶多節點”的產業發展格局。
圖1 戰略性新興產業“兩帶多節點”布局圖
根據東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點,結合全市區位交通、產業基礎以及城市功能分布,明確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空間布局為“兩帶多節點”的產業發展格局。
“兩帶”一是以松山湖(生態園)為龍頭的主體產業帶。深化莞深同城,強化與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帶融合發展,對接深圳龍崗、光明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及橫崗等優勢傳統產業基地。二是以東莞市中心城區為核心的主體產業帶。推進東莞市城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服務業發展,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與制造基地,加強與廣州東部工業區、廣州科學城與廣州中新知識城建設的互動,重點發展高端新型電子信息、新材料、生物技術等。
“多節點”是指位于“穗莞深科技創新走廊”上的水鄉特色發展經濟區、中心城區、長安濱海新區以及東莞市的虎門港開發區、橫瀝科技園、廣東銀瓶合作創新區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功能區。促進生產要素、知識要素、創新要素在各節點內合理集聚,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度及發展高度。
二、重點產業布局
圖2 重點產業布局圖
(一)新一代信息技術
(二)高端裝備制造產業
(三)新能源汽車
(四)生物技術
(五)節能環保
(六)新材料
(七)增材制造(3D打印)
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
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(以下簡稱松山湖高新區)松山湖高新區位于東莞地理幾何中心,總規劃控制面積103平方千米。2017年,松山湖高新區實現生產總值386.08億元,比上年增長13.8%;稅收總額148.11億元,增長47%;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48.59億元,增長25.4%;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039.78億元,增長18%;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32.69億元,增長18%。松山湖在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排名升至第23位。
2017年,松山湖高新區推進產業轉型升級,促進經濟發展。
“倍增計劃”推進
“倍增計劃”覆蓋松山湖高新區71家企業,成立松湖倍增發展產業投資基金,落實領導掛點幫扶企業,“一企一策”解決企業個性難題,為企業撥付扶持資金5341.19萬元,提供銀行貸款35.56萬元。倍增企業全年實現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24.2%,稅收增長48.8%。?
“4+1”主導產業體系
以華為為龍頭的高端電子信息產業體量持續擴大,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816.34億元;機器人(智能裝備)產業獲批為科技部第三批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;新能源產業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47.17億元,比上年增長26.4%;生物技術產業通過“莞榕計劃”引進臺灣、香港等地優質生技企業總數20家,松山湖國際精準醫學園投入運營,再生醫學產業園一期啟動建設;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態勢良好,覆蓋動漫原創等12個文化產業領域,全年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48.9%;新材料等其他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1.33億元,增長12.1%;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合計2836.22萬美元,增長63.7%。
招商引資
招商團隊服務前移,項目落地流程時間壓縮50%;主動“走出去”招商和靶向招商,先后赴青島、濰坊、上海等地上門招商,成功引進歌爾股份、三生制藥等一批投資規模大、產出效益高的優質項目,全年引進購地項目15個,資金120億元,新增工商注冊企業1729家,注冊金額307.8億元。